
学生档案托管费,学生档案托管费多少钱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生档案托管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学生档案托管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档案托管要费用么?
从2015年开始,公民人才档案在人才中心保管是不需要缴纳费用的,因此不存在一年需要缴纳的费用。
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2015年1月1日起,取消收取人事关系及档案保管费、查阅费、证明费、档案转递费等名目的费用。因此公民是无需缴纳相关的档案管理费用。
人才交流中心托管档案怎么收费?
2016年起全国范围内个人档案存在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免费。依《***中央组织部 人力***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第七条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取消收取人事关系及档案保管费、查阅费、证明费、档案转递费等名目的费用
按照国家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全国取消收取人事关系及档案保管费、查阅费、证明费、档案转递费等名目的费用,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要提供免费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基本公共服务。
按照规定,免除的只是档案管理费,而人事代理的其他服务属于额外外包服务,没有减免,但这项服务可以自由选择
档案管理费是支付档案管理所付出的劳动力的费用。主要包括用于档案封装保存的装订、档案盒等文具费;人员经费、场地费、日常运营这三大支出。2016年起全国将取消档案管理费,人事档案属于公共服务部门提供的公益服务,产生的管理费用理应由国家财政承担。
2014年8月11日,新华社播发评论,指出专家估算全国每年收取数十亿元档案保管费,收费依据和去向存疑。
2014年8月13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最迟到2016年,各地都不得再收取档案费。[
2014年12月27日,河南省已有多地暂停了对档案费暂停收取。
自2015年1月1日起,五部门表示取消起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费
人才交流中心档案托管收费么?
地区不同,档案、户口托管在人才市场的收费标准也不一样,具体需要咨询当地人才市场!
由于单位归属经常变化,单位频繁搬家,管理档案人员变化无常等原因都容易造成个人档案丢失。所以存放人才中心最妥当。
同时,个人与人才中心有存放档案的协议,一旦个人档案丢失了,个人可以将人才中心告到***,要求赔偿因个人档案丢失给个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如果调到新单位后发现档案不在,可以到原单位找找新单位是否交回了调档案的回执,再与新单位交涉。
如果确认档案丢失需要重建档案,还需到自己曾经学习过的学校、工作过的单位开具相关证明材料。
天津各人才市场托管户籍和档案的费用大概各多少钱?
可以把档案和户口放到天津河西区的“人才交流中心”托管,一年也就二三百元的费用,可以代办社会统筹保险,以后再有接收单位时会协助转移档案和户口。如果已经在天津找了工作,若是国营单位就送到单位人事部门,若是私企或外企,就存在天津住的所在区人才中心。
去教育局提档案要交钱吗?
需要市人才中心毕业生工作科开具调档函后,到市教育局提档,然后携带档案、毕业证书到市人才中心办理业务。毕业生去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就业,档案处理方法:高校毕业生到具有档案管理权限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就业的,由单位直接接收、管理档案。
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应委托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管理:在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团体组织就业的,自费出国留学的,自由职业或灵活就业,以及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国家对于毕业后尚未就业的大学生的档案,一般***取三种管理办法:
一、是把档案转至[_a***_]地,由所在地级市的人社局下属人才交流中心接收,并由个人去办理托管手续。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在生源地范围内就业的毕业生和暂时不想就业的毕业生,优点是在生源地就业后办理手续简单方便,而缺点是两年内如离开生源地就业,需重新办理改派手续。
二、是把档案留在学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籍和档案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申请档案留校超过两年仍未落实工作的,学校将其档案和户口迁回生源地,学校不再为其发放就业报到证。
这种方式适合有就业愿望但尚未就业的毕业生,优点是学校诚信度较高,代为保管户口关系和档案不收取额外费用,其缺点是毕业生档案留校只是延长了择业期,与学校没有人事隶属关系,涉及人事关系的证明都不能出具。
三、是把档案转至就业代理或人才交流中心。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考研、创业、灵活就业的毕业生,优点是易于毕业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缺点是如果毕业生与指导中心交流相对少,则容易造成信息不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生档案托管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生档案托管费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z-zhida.cn/post/43145.html